Southeast asian politics (125)
《產業分析》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餐飲業現3新趨勢
八方雲集於2021年9月股票掛牌上市,截至2021年7月八方雲集旗下門店共1,261間,其中'八方雲集'在台已突破千家,來到1,002間店;'梁社漢'則來到111間店。 而海外部分,八方雲集目前在香港共有三品牌(八方雲集、百芳池上、八方台式麵屋)共70多間門市。 此外,八方雲集亦看好台灣咖啡市場,於2020年10月以新台幣6,500萬元取得丹堤咖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9%股權,目前持股已增至85.29%。 據悉,將重新訂位'丹堤咖啡'品牌經營模式,未來將持續推出以「外帶」為主的咖啡新店型,並增加茶飲品項,藉此與一般咖啡店做出差異性。
現整合中、日、台優勢成立大成良友食品公司,擁有上海及天津兩座基地,並設立麵粉製作研發中心與訓練教室。 其中一項較可行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以雲端餐廳結合外送平台的模式,藉由降低店面租金、外場薪資與食材分別採購費用換取較大的獲利空間。 例如日本東利多控股出資的「Ghost restaurant研究所」,藉由提高共通性食材利用率、削減實體店鋪運營成本的做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。 而台灣各類型新創雲端餐廳也正蓬勃發展,例如Just Kitchen、蜂鳥食堂、生活倉廚等,成為疫情下外送平台產業生態圈中具備豐沛發展活力的族群。 台灣外送平台在餐飲產業的滲透率近兩年快速攀升,不過整體2020上半年外送平台平均滲透率仍僅有1.6%,以台灣全年高達7,000億新台幣的餐飲消費市場為基礎,仍有極大的規模成長潛力,而這也是兩大外送平台採取「燒錢搶市佔」的策略主因,希望在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後,於市場迎來爆發性成長時取得結構性優勢。 根據中華徵信所2021年版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顯示,餐飲業共計有95家入榜TOP5000,較2020年版減少4家。
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,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,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,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,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,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。 展望後疫情時代,提供多元化服務,著重顧客服務體驗,並邁向數位轉型,將是搶佔先機、提升競爭力之關鍵。 疫情解封後,各主要國家網購消費力道仍在:受疫情影響,民眾減少外 出,消費方式移往線上,各主要國家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在2020年皆呈現大幅成長態勢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亦明顯提升。 然而隨全球疫情衝擊逐漸淡化,實體店面營收逐步回升,網路購物年成長幅度放緩,占零售業比重則呈持平或略為下降趨勢。
自2020年起,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餐飲市場受到衝擊,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,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,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。 2.我國零售及餐飲業營收近年走勢: 零售業: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,致營收下滑,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,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,今年1-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。
年營收變化方面,2020年多數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9年有所下滑,而亞洲藏壽司、路易莎、豆府及揚秦等業者,則因為積極展店,門市數量擴張,營收呈現成長趨勢,成長率均在10%以上。 大成集團以先進的生物科技技術,持續進行家禽、家畜及漁牧產業有關育種、營養、配方、疫苗等研發作業,並推出領先的生技產品,使禽畜及魚蝦能更有效的健康成長,目前更積極朝向人的營養領域發展。 大成以每年五百萬噸黃豆、玉米及小麥採購規模,是東亞地區大宗原料重要的使用者,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,全程電腦監控,結合生物科技與營養配方,提供肉雞、蛋雞、鴨、豬、反芻動物、水產品等高飼效、高品質的飼料,是台灣最大的飼料領導品牌,現在中國大陸、越南也擁有多座飼料廠。
大成所生產的各式農畜漁產品,除供應超市及大型連鎖餐飲外,並在台灣以安心巧廚及大陸姐妹廚房直接販售,近年來也積極開發線上購物,而我們完善的追溯機制,使消費者可運用手機、電腦查詢產品所有生產過程,安心享受新鮮的美味。 而全家則是觀察消費者需求,持續拓展各項生活服務,像這次推出的全新預購服務「marry me」,其最大特點為單店訂購、多店取貨,即民眾至FamiPort預購喜餅、婚禮小物後,可依親友需求指定到貨時間與取貨的全家店舖。 家樂福表示,外燴服務市場競爭激烈,除了菜單的豐富度,也推出新鮮直送的現切現煎服務,為加入戰局的一大利器。
財經中心/李明融報導日本一名17歲男高中生在連鎖迴轉壽司店,刻意拿起公用碗盤、調味料舔食再放回,更誇張的是,他還以手指沾取口水,塗抹迴轉軌道上的壽司,還將過程錄下來上傳至網路,引發撻伐。 儘管壽司郎隨即發布表聲明,強調已進行消毒,並將採取刑事、民事途徑究責,但仍無法止血,壽司郎股價在日本股價暴跌,市值蒸發160億日幣(約新台幣36.8億元)。
受疫情影響,進口原物料價格、國際運輸時間及費用皆不穩定,壓縮餐飲業者利潤,也迫使業者將經營成本反映在商品售價上,2021年開始陸續有業者宣布調漲。 通路業者除賣商品外,也越來越強調給消費者不同的服務,像是家樂福更推出外繪服務,不僅熟食、點心、飲料都能量身訂作,甚至連新鮮現切料理都有。 而全家旗下電商平台「全家行動購」瞄準結婚商機,觀察消費者需求,集結各項婚禮周邊需求,推出全台首創預購服務「marry me」。 台灣外送產業雖然迎來爆發性成長,但同時我們也觀測到外送平台每單消費金額持續降低,對於由餐廳、平台以及外送員共同支撐起的產業生態圈形成嚴峻挑戰。 外燴 Uber Eats美加負責人也不避諱地指出,不同於過去專注於獨家合作餐廳的策略,目前更希望的是「架構出永續的經營模式」,在合理的利潤空間下,摸索出與合作夥伴以及用戶間互惠互利的良性關係。 因此,引進熊貓嚴選代表foodpanda在台不僅將資源集中在最後一哩配送服務上,更進一步拓展至更前端的倉儲管理與基礎設施佈建。 以這樣的配送能量、用戶網絡及消費數據為基礎,foodpanda於2020年宣布將轉型為一站式「快商務」即時外送平台,並推出「pandago」純物流品牌,為非透過平台進行交易的門店提供短鏈配送服務,切入last mile第三方配送市場。
除了路易莎、星巴克等知名連鎖品牌咖啡店持續展店外,單店經營的咖啡店亦不斷增加,帶動國內咖啡店家數連年成長。 而龐大的手搖飲料商機,造就許多的市場後進者,如一芳、老虎堂等業者以新鮮現做為訴求,主打單一系列飲品,進入手搖飲料市場;另有業者則以高品質及精緻化為訴求,開拓高價位的手搖飲料市場,帶動整體營業家數及營收成長。 另一方面,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,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,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,健康飲食風氣興起,植物肉、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,例如:「八方雲集」推出植物肉水餃;肉品大廠「大成」跨足植物肉市場,旗下勝博殿、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。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,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,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。 綜上所述,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,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,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,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。 此外,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,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,營業成本、食材、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。
在市場近趨飽和的紅海競爭態勢下,提升服務品質、加強客戶體驗,以及強化制度化、系統化、標準化管理,已成為台灣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的營運主要策略,力求先確立商業模式穩固再逐步展店,若市場反應不佳亦可減少損失,大量展店已非首要目標。 同時,疫情亦使餐飲業改變經營發展策略,出現外送外賣比重提升加強數位化布局、展店形式再度轉變等3大趨勢。 首先,因應外食需求提升,餐飲業者近年來以提高外送獲宅配服務比例,又以餐館及飲料店最明顯,自2018年的40.1%升至53.8%。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時期,主要經營來店用餐的休閒服務餐廳(Casual Service Restaurant,CSR),紛紛推出便當或可外帶餐點、強化外送服務,以因應來客數減少衝擊。 據經濟部商業司調查,台灣連鎖加盟業導入的新科技,以行動電商達46.7%最高、虛實整合約25.1%、行動支付約14.1%。 而餐飲業者亦因應「宅經濟」趨勢及零售業全通路化(Omni-channel)來臨,紛紛將休閒服務餐廳內的人氣餐點商品化、推出冷凍及常溫產品,並積極開發多通路上架銷售,藉此拓展館外銷售通路,盼進一步強化布局觸角、降低營運風險。